如其中一科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則入學要求為該科取得「達標」成績,以及其他四科第二級,包括中國語文及英國語文。
只計算不多於兩科應用學習科目,不包括應用學習中文。應用學習科目之「達標」、「達標並表現優異(I)」和「達標並表現優異(II)」等級,分別視作等同於香港中學文憑試科目之「第二級」、「第三級」和「第四級」。
符合指定條件的非華語文憑試考生可用應用學習中文科替代香港中學文憑試中國語文科資歷作入學申請。
註: 申請人須面試。
本課程為兩年全日制課程,並採用學分制。
課程結構詳情畢業生已獲33個本地院校的資助或自資學位課程錄取:
過去四年,中文高級文憑的畢業生中,有超過80%獲本港及海外大學錄取,其中超過60%獲香港政府資助院校(八大院校)學士學位課程取錄。
根據課程要求,參加實習的同學必須接受60個小時實習,包括香港或海外的語言及傳意,或其他相關行業的培訓。同學會獲安排到非政府組織、出版社、學校、文化機構等單位實習,從事導賞、行政、採訪寫作、教學等相關工作。
本課程一向重視同學能學以致用,發揮所長,故特設「實習」選修科,是本港唯一設有具學分「實習」科目的中文高級文憑課程。另外,本課程也提供多元化的講座、工作坊及考察活動,使同學能在課堂內外沉浸在中文專業之中。
中學實習計劃: 到中學提供課堂以外的教學工作,同學除講授課程內容外,還須因應特定課程設計教案,撰寫教材,預備練習。同學在教學實習中,能夠站在最前線,更真確地體驗教學工作的每個環節,為日後投身教育工作做好準備。
部分曾合作的中學:東華三院邱子田紀念中學、曾璧山中學、聖公會梁季彝中學、福建中學、聖安當女書院、神託會培敦中學等。
文化導賞實習計劃: 本課程與「饒宗頣文化館」合作,讓學生擔任實習導賞員,除提供歷史文化的導賞活動外,還負責籌備活動。同學除獲導賞培訓外,更可透過實習訓練待人接物與溝通的能力。
編輯助理實習計劃: 本課程與出版社合作,為同學提供「編輯助理」的實習工作,讓同學參與出版刊物的工作,包括資料搜集、採訪、撰稿,以了解出版流程及提高語文運用能力。此外,課程也提供不同機會,訓練同學採訪寫作的能力,如2014-15年度,學生曾訪問漫畫家咳神,訪問稿將刊登於本院刊物《like@SCS》。
行政實習計劃:本課程與樂在棋中社會企業合作,讓同學以行政助理的身份,參與社企的日常運作。表現良好的同學,更獲邀參與香港書展的推廣策劃工作。
新聞寫作實習計劃:本課程與媒體合作,甄選合適同學,以自由撰稿員身份為媒體撰寫新聞消息。
研究助理實習計劃:本課程與「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合作,讓學生擔任研究助理,由機構的資深研究員帶領,參與田野考察、口述歷史紀錄工作。
學院會繼續為同學尋求更多不同類型的實習工作,讓同學能夠更了解職場所需,做好準備,開拓更美好的將來。
為了讓同學親身感受中國傳統歷史文化,本課程每年都會舉辦不同的歷史文化考察與工作坊活動。
鹽田梓是一個孤懸海隅的西貢離島。19世紀初,陳氏移居該島,建立了鹽田梓村。1866年,全村村民都接受洗禮,開始信奉天主教了。鹽田梓村也成為了香港第一條全村信教的「教友村」。同學在鹽田梓原居民陳家傑先生的帶領下,考察了多項文化遺產,例如:聖若瑟小堂、鹽田及客家傳統建築等。
學生分享
此次鹽田梓考察,參觀了聖若瑟堂、澄波學校、當地文物、鹽田、紅樹林等古蹟。一路風景秀麗,漫山青翠,錯落著人家,充滿樸素泥土的芳香;大海溫柔的臂彎擁抱著這片土地,群山環繞仿佛與塵世隔絕;天主守護著一方安樂。沒有高樓大廈,有的只是遮擋風雨的瓦簷。
這裡的一切充滿了歷史的氣息,踏上客家屋廢墟的每一步,猶如時光在倒轉,感受著曾經在這里的人群湧動。觸摸每一件文物,宛如當時的農人在眼前耕種,孜孜不倦。結晶的鹽田好像一座白色的金礦,讓當地的村民有了經濟的依靠。
在這裡,可以吃著各種口味的茶粿,喝著一壺花茶,盡享田園風光。古蹟考察,不僅是知識的增長,更多是感受歷史,銘記歷史,傳承歷史。(張馨雅)
林迪祺(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實習)
在 2019年 8月至 2020年1月期間,我有幸成為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當中的一員,擔任項目助理,跟隨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到香港不同地區進行文化考察活動,如:西貢市墟考察,紮火龍活動,漁歌口述歷史工作坊,盂蘭文化節工作,體驗搶孤競賽。在學習的過程中, 我去了平常生活不會去的香港好地方,擴闊視野外,也學習了不同的搜集和歸納資料的技巧。
黎樂詩
我有幸得到一個難得的實習機會,在第二個學期開始,我便在公關公司及慈善團體做實習,前者是協助舉辦記者會及寫新聞稿派發給傳媒朋友,而後者則為殘疾朋友舉辦電影放映會,我負責照顧他們,有時亦會做接待員,分發戲票給他們。由於我是跟隨電台主持人進行不同的實習,所以我經常會到新城電台學習如何主持一個節目。這個實習集傳播、文化及媒體於一身,令我大開眼界,我亦明白到原來中文系不只是從事教育,還有很多不同的出路。
紮作工藝被列入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是本地重要的文化。我們邀請了香港本地扎作業工會主席冒卓褀師傅開辦了一次工作坊,讓同學親手體驗此項非遺文化。
(以上三圖) 紮作技藝看似簡單,實不容易
學生分享
以往總抱怨手工花燈價格高企,如今親自試紥頓覺一切物超所值。紙、竹枝和漿糊是製作花燈的基本材料,別以為這三樣材料很好控制便以為這是一件易事。光是裁剪材料、製作支架、糊上燈紙這三個步驟我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三個小時才勉強完成。只是一紙花燈便包含了不少竅門,難怪傳統工藝總是消失容易守護難。(黃博雅)
最初,我總覺得花燈只屬於古代。該這樣說,與傳統文化有關的事物,都好像只適合存在於博物館,並與沉悶掛勾。然而,花燈與我們的生活卻很貼近,特別是中秋的燈籠。雖然能以機械取代人手,但紥作的工藝卻能體現民間智慧,特別對大多數人而言,這種民間智慧極為新鮮。所以,只有通過親手製作,才能感受到文化的新奇。(鄭婉雯)
「花牌紮作技藝」屬於《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第5.44項。花牌主要用來慶祝神誕活動、新廈落成、店鋪開張,上面會寫上活動名稱及資助者姓名。我們邀請了陳聲工作室的導師陳聲先生、阿花小姐舉辦了一次工作坊,讓同學試試這項非遺文化的「迷你製作過程」。
(以上三圖) 同學都樂在其中,最後更滿載而歸!
學生分享
迷你花牌工作坊給予了我從未有過的感受和體驗,讓我懂得在課本以外的領域學習,在過程中亦寓教於樂,學習製作花牌時的氣氛和樂融融,即使身處寒冷的冬天亦絲毫感受不到嚴寒。過程雖然漫長而需時間及心力,但看著最終插上電池後的迷你花牌成品,一股成就及欣慰感油然而生,這次工作坊是我在學習生涯中一次獨特而難以忘懷的經歷。(蕭雅靜)
中文高級文憑課程致力為同學安排不同的交流活動,以擴闊同學視野。我們曾經安排同學到過: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及蘇州大學等內地著名學府進行深度交流,讓同學能親身體驗當地學習環境和地區文化。
到北大學習一個學期,經歷夏秋冬三季,充分體驗四時變遷:漫山紅葉秋景,在校園中堆雪人,走在已結冰的北大“未名湖”上。同學既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選修與旁聽科目,過充實的校園生活。北京是熱門的旅遊城市,北大除了安排同學到長城、天壇、故宮、天安門等景點遊覽外,同學更可於課餘之時到北京大街小巷,細味新舊交替的文化古都京城生活。
在北大交流一學期,可以體驗大學生的生活,十分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也可以參加社團活動,並且北大與清華經常會有學術性講座,常有其他大學的講師或者知名作家前來,十分值得參加。北大的學習氣氛很好,北大的學生都十分積極,圖書館和教學樓經常坐滿自習到人,在這裡也會收到他們感染。同時在北大也能學習到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我有選擇元雜劇、詩詞格律與創作、90年代長篇小說研究等等科目,受益匪淺。在這裡除了開闊視野之外,對於自己也是一個提前升大學的試煉,學習寫學術性的論文,以及去應付學業與考試,對於日後銜接大學也有很大的幫助。(蘇娟)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與我們合辦了一次國故文化考察之旅,讓同學親身體驗明清以來的古都文明。考察之旅,包括了四場文化講座,以及多個古今歷史文化景點,同學們都獲益良多!
江南士人文化是中國文化重要的一部分。蘇州大學文學院與我們舉辦了江南士人文化考察之旅。同學在專家學者的指導下,考察了多個著名庭園與文化景點,例如網師園、拙政園、留園、寒山寺等。
講授、小組討論、專題研討、語言聽辨練習等。
視乎科目需要而定,課程將分別採用英語或廣東話教學。按科目需要而定,課程將採用中文或英文教材。
課程將通過學生之堂上表現、習作、考試及出席率而作出綜合評核。
本院教學中心
CEF課程編號﹕38H121974
CEF課程名稱﹕中文高級文憑
本課程在資歷架構下獲得認可
資歷級別:4
資歷名冊登記號碼:09/003072/4
登記有效期:18/03/2009 - 登記持續有效
電話: 3943 9199
電郵: HD_TKO@scs.cuhk.edu.hk
本地申請人:$73,710/全年
非本地申請人:$83,710/全年